導讀 駐村第一書記是黨插在農村最基層一線的一面旗幟。他們扎根一線,用心用情向百姓、向政府交出了一張強村富民的滿意答卷。他們牢記初心,用熱血揮灑青春、用行動詮釋奉獻的動人事跡,勾勒出一幅有關青春、奉獻、責任、勇氣的時代畫卷,譜寫了一曲中國新時代黨的贊歌。 
2021年8月,陳文嫻由宜春市直機關工委派駐到樟樹市臨江鎮(zhèn)武塘村任“第一書記”,她依據(jù)村情精準施策,積極了解掌握群眾思想動態(tài),幫助群眾轉變觀念,真正把扶貧第一線當成了密切干群關系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戰(zhàn)場。 “姐姐你來了!”陳文嫻剛到村委,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就從前方傳來。原來這個小女孩是村上的留守兒童,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陳文嫻知道后,便經常帶小女孩出去逛街買衣服,給予她更多的關愛。 
“這個小女孩以前都不愛說話,還動不動就哭,自從陳書記來了之后,經常從宜春給她帶點小禮物還帶她出去玩,現(xiàn)在這小女孩性格變得開朗了好多!蔽涮链鍕D女主任敖建琴摸著小女孩的頭說道。 抓黨團 強組織 促鄉(xiāng)村振興 “這個第一書記來了之后,經常組織村里的黨員去村委開會。我這種年紀大、腿腳不便的,她就直接帶著年輕人還有村委干部來我家里,讓我跟這些年輕人講講自己這么多年的經歷,傳授黨員經驗!蔽涮链70歲老黨員肖掌梅欣慰地說道,“現(xiàn)在明顯能感覺到村里的干部們工作更有干勁,更加團結了! 
陳文嫻來到武塘之后,便主動融入村“兩委”各項工作中,以落實“三會一課”“主題黨日”“主題團日”等制度為抓手,積極組織全村37名黨員和鎮(zhèn)里年輕干部認真學習黨史、團史等,不斷給年輕干部思想“充電”,進一步深化年輕干部的政治思想,激發(fā)年輕干部的干事激情。 抓導向 防返貧 促鄉(xiāng)村振興 “到戶看房子,進門開冰箱,伸手摸被子,坐下問身子。”這是陳文嫻為駐村工作隊設立的走訪流程!斑@個妹子可關心我們了,經常帶著駐村工作隊來我家里,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上午,問我們最近有什么困難,天冷了還特意給我們倆口子送棉襖過來。最近還在她的幫助下,成功辦理了小額貸款5萬元,用這筆錢,我準備在村里種上300畝的水稻!蔽涮链宸N糧大戶熊福桃開心地說道。 
到任武塘后,陳文嫻帶領駐村工作隊遍訪全村挨家挨戶摸排,重點關注脫貧戶18戶37人、有大病重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、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家庭,圍繞“兩不愁三保障”,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方案,嚴格落實“四個不摘”工作要求,切實做好武塘村動態(tài)防返貧監(jiān)測和幫扶機制。 抓抗“疫”筑防線 促鄉(xiāng)村振興 近期國內多地本土散發(fā)病例和聚集性疫情“此起彼伏”,疫情防控形勢嚴峻。陳文嫻在走訪中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村民對當前疫情的嚴峻形勢認識不到位,個人及家庭防護意識嚴重不足,她認為,“面對疫情,不能只有被動的防控,更要主動出擊,確保群眾認識到位、防護到位!陳文嫻與村干部始終奮戰(zhàn)在防控一線,從研究制定防控方案,到人員摸排、宣傳防疫知識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親自上陣,結合村委實際,采取發(fā)放宣傳單、開好群眾會、建好在外人員微信群、開展大排查等多種形式,引導群眾少出門、多洗手、不聚集、勤通風,勸導外出村民非必要不返村,需回村的村民要配合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。同時,還不定時實地走訪,對聚眾扎堆群眾進行勸說,引導群眾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,不觸法律底線。 抓項目 興產業(yè) 促鄉(xiāng)村振興 武塘村全村耕地面積5800余畝,其中水田約2800余畝,旱地約2900余畝,在陳文嫻來之前,水田共流轉了2000畝,而旱地卻只承包出去700余畝用于種植苗木。經過走訪調研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脫貧村,陳文嫻發(fā)現(xiàn),可以利用樟樹藥都的吸引力,引進一家中藥材企業(yè),將旱地承包出去,專門用于種植中藥材。 
“陳書記引進的這家江西御食艾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,承包了970畝用于艾草種植!蔽涮链逦h支部書記陳林芽驕傲地說,“最近通過申報產業(yè)扶貧項目爭取到了260萬資金,準備修建一個艾草加工廠,專門用來制作艾緣清江香艾茶、艾面,這樣我們武塘也能有自己的品牌了。” “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,我們還將帶領村民積極學習、探索新的流轉方式,不局限于土地流轉,要讓村民既成為土地出讓者也是土地的承包者,發(fā)展壯大優(yōu)勢產業(yè),實現(xiàn)產業(yè)興旺,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時也能增加村集體收入!闭勂甬a業(yè)振興,陳文嫻這樣說道。 抓民生 辦實事 促鄉(xiāng)村振興 “項目地點:武塘村田垅組;項目內容:對300米水塘進行護坡處理并安裝護欄,同時在村落里修建300米左右的水溝;項目完工時限:2022年10月之前...”一條條武塘村民生實事項目羅列在武塘村委公示欄中。 
陳文嫻到村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把“民生實事”列入首要議事日程,定期組織村民召開群眾會,征集民生實事項目,廣泛征求村民意見。意見統(tǒng)一后,便會將該項民生實事納入武塘村民生實事清單中進行公式。來武塘半年不到,陳文嫻積極爭取資金40余萬元,為武塘全村道路增設節(jié)能路燈110盞,硬化村組道路600米,拆除危舊房屋8千多平方米,花費23萬元建造土橋蕭江河橋,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,聚焦民生需求,解決村民“急難愁盼”問題。“武塘作為第一屆清江縣蘇維埃主席陳文珍的故鄉(xiāng),蘊含濃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。我們村準備在村里修建三個120平方米的紅色文化活動中心,既能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,又能充分挖掘武塘紅色文化底蘊,豐富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。”陳文嫻說道。 “從團工委書記到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轉變,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、責任更大了!”談到駐村感受時,陳文嫻眼神堅定地說:“我希望用心用情用力為武塘村鄉(xiāng)村振興賦能增色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把武塘村建設得更加美麗!
|